English

LoRa重夺C位?物联网浪潮正扑面而来

2018-12-05

任何群体里,C位之争都是永恒的话题。物联网的浪潮里,关于物联网主流通信协议的争论也从未停止。


过去几年,由于备受国家政策、电信运营商和业内大厂的青睐,NB-IoT技术的发展可谓如火如荼。相比而言,LoRa技术则要低调的多。各有各的优势,也各有各的支持者,大家都以为能够和平共存,然后这表面上的平静却被去年年底的一纸意见稿所打破。


2017年底,国家无线电管理局发布了《微功率短距离无线电发射设备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其中对多个频段的使用增加了应用限制,尤其是针对470-510MHz频段提出了 “限单频点使用,不能用于组网应用”的规定在行业内掀起了激烈的反响。很多人都认为,这个文件一旦得到执行,对于LoRa产业的发展将会是一场致命的打击。


而戏剧性的一幕就是,几天前,无线电管理局根据市场实际反馈对征求意见稿进行了完善和修改,并再次公开征求意见。此次新的征求意见稿基本是对上个版本所做的组网限制进行了推翻。


不可否认的是,去年底的一纸意见稿便如同一把“达摩斯之剑”一直悬在国内所有LoRa企业的头上,但即便是这样,LoRa在过去一年的时间里依旧取得了高速的发展。


堪比物联网界Wi-Fi?LoRa更具个性化


“现在城里4G覆盖这么全,为什么人人家里要架个Wi-Fi?”圈内工程师的一句话点出了NB-IoT与LoRa两大LPWAN(低功耗广域物联网)技术的关系,物联网时代复杂的应用需求决定了技术结合的必然。


可与现有通信基站复用的NB-IoT方案就如同物联网应用中的4G网,能凭借运营商服务全域覆盖与频段专用的优势,提供统一标准、跨地域的物联网服务。不过,与当前的电信服务一样,NB-IoT方案既难排除所有“服务黑点”,也难满足个性化需求。


相比成本和能耗较高的NB-IoT方案,用户不依靠运营商就可完成LoRa网络部署,不仅布设更快,而且成本更低。在小区、农场、产业园等封闭区域,特别是NB-IoT信号较弱的室内和地下环境,LoRa技术优势明显。


正因这一“轻量化”的建设优势,LoRa方案的布局其实更加广泛。目前,美国、法国、韩国等41个国家的350个城市都已开始应用LoRa进行布网试点,共有67个网络运营商在提供服务。中国LoRa应用联盟也已有近千成员,拥有100多种应用类型和40多个商用案例,已经占据了智能抄表、智能停车、车辆追踪等应用的半壁江山。

 

当前物联网的应用规模并不大,上千万的连接量已经是一个很不错的成就,LoRa到底有何魅力,能够被市场广泛认可呢?


突破单一应用,行业场景扩展


3年前低功耗广域网络(LPWAN)进入业界视野时,不论是LoRa还是NB-IoT,可以对外展示的落地用例较少,更多集中在抄表、停车等少数的应用,大量论坛、研讨会中从业者希望能够获得更多落地应用案例,但依然是这些非常单一的应用。

 

此前,LoRa终端更多集中在电表、燃气表等公用事业表计领域,然而在过去一年中,LoRa也在智慧城市、智能建筑、智慧园区、智慧安防等领域形成大量落地用例,目前全球大量的垂直行业中已形成300多个应用场景。


碎片化的应用,灵活的网络部署

 

当前的物联网是一个To B以及To G的市场,这两个市场都有一个共同点——高度定制化。这就需要根据不同的项目提供不同的方案技术,这当然也就需要离散定制的网络。

 

而LoRa网络更加灵活,这也是很多项目青睐LoRa技术的一大原因。在未来,物联网需要一种类似于“Wi-Fi”连接的网络,将各种离散化的应用场景进行连接,而LoRa将会承担这样的角色。


更低的成本,符合用户需求

最为重要的是,一项技术除了各种性能指标,决定性因素还是市场的接受认可度,在其它技术还处于研究阶段的时候,LoRa技术就已经实现了全面的商业化,各种设备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

 

LoRa的综合成本(网关、模组、运营成本等)并不算高,并且LoRa灵活的特性可以更方便地让企业能够基于LoRa连接技术做系统集成,为用户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这不仅更符合用户需求。


在LoRa的推动下,物联网产业正在逐渐爆发

物联网产业一直被认为是叫好不叫座,虽然声音很大,但更多的是在赚吆喝,业绩增长并不明显。但是今年以来, LoRa在市场上的应用场景越来越广泛,接受程度越来越高。

 

LoRa在2012年就开始进入国内市场,因其低功耗、深度覆盖、容易部署等优势使得其适用于要求功耗低、距离远、大量连接以及定位跟踪等物联网应用,如智能抄表、智慧停车、车辆追踪、宠物跟踪、智慧农业、智慧工业、智慧城市、智慧社区等应用和领域。


除了这些应用场景,LoRa技术被部署到众多领域,同时还有更多的应用正在被挖掘。

返回顶部
隐藏或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