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珍贵档案、图书如何长存?未来要看物联网技术!

2019-08-30

图书馆、档案馆内很多珍贵的资料不仅是历史的真实记录,更是国家宝贵的财富。某些图书、档案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它具有原始性、唯一性的特点,尽最大努力让档案资料长时间完好甚至是永久保存是档案管理核心职责之一。


1567428242249.jpg


对于图书、档案的长期保存,温湿度的合理管控至关重要。不适宜的环境温湿度不仅会直接影响档案的耐久性,更会加速有害成分对档案材料的破坏。图书馆、档案库中重要的资料,一般分为纸质档案和特殊载体档案,在环境内温湿度不适宜的情况下,很可能引起霉菌入侵。


对于纸质档案:纸质上的字迹一般呈碱性,假若温湿度失调霉菌入侵,在繁殖和代谢过程中产生有机酸,碱性字迹与有机酸相互中和,会使字迹模糊。另外,纸质材料本身呈酸性,有机酸也会使纸张的耐久性降低。对于特殊载体如光盘:霉菌的入侵同样会对其有影响。霉菌入侵后会慢慢侵蚀光盘表面的保护膜及合成树脂,较轻则会使光盘保护膜脱落,严重则会使存储信息消失。


1567428256922.jpg


除了霉菌这个主要危害,温湿度失调还有可能引起害虫泛滥直接蚕食纸张或分泌腐蚀性有机成分。因此,科学地管理档案室、图书馆的温度,才能保障珍贵资料的永久存放。

 

我国各级档案馆对保存档案的库房温度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国家档案局《档案库房技术管理暂行规定》对档案库房(也适用于机关档案室)温湿度要求做了如下明确界定:档案库房(含胶片室、磁带室)的温度应控制在14~24℃,有设备的库房日变化幅度不超过2℃,相对湿度应控制在45~60%,有设备的库房日变化幅度不超过±5%


1567428269251.jpg


过去,由于地区、气候等原因,我国各地的档案馆采用了不同的温湿度监测手段:

中西省部分地区多采用温湿度记录仪人工监测,这种方式原始、简单,但却耗费不少人力资源。同时,由于手持的温湿度记录仪精密度不高,可能存在较大系统误差。

 

东部或南方地区,多采用有线式传感器监测,通过金属线缆将计算机终端、采集分析器、温湿度传感器等相连。这种方法一定程度可以节省人力,提高工作效率,但这种方式的安装繁琐,工程浩大成本昂贵,在出现问题后,检修也十分繁琐复杂,费用昂贵同时可能对原有建筑墙体造成破坏。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通过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无线温湿度监测。将传感器、数据处理单元、通讯模块等节点通过协议组成一个分布式网络,再将采集的数据优化后传输给信息处理中心。这种方法相对于过去的监测方式,有很多得天独厚的优势。


1.无需布线,工程量小,更意味着后期调整或维护不会对现有环境造成影响;

2.减少了电缆用量,降低了系统成本,更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

3.倘若现有环境需要改造,无线传感器由于无需电缆可以随意拆卸,避免了重复投资;

4.无线温湿度传感器能耗低,采用电池供电,半年内一般不需要更换电池,而有线的温湿度传感器必须要有单独电源供电或布置复杂的网络;

5.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档案馆的温湿度监控,将进一步提升档案馆的工作效率。

 

信锐技术物联网解决方案利用业内领先的物联网技术,不仅实现对环境的温湿度监测,还能够利用控制策略实现环境温湿度联动调节。


1567428285046.jpg


·实时监测:通过感知类传感器(如:温湿度传感器、水浸传感器、空气传感器等终端感知设备)时刻感知馆内温湿度等的环境情况,并通过大屏实时展示。


·异常告警空间内环境参数一旦超过阀值,将通过电话、APP、短信等7种告警方式,通知到相关管理人员。


·联动调节结合感知类传感器收集到的环境信息,物联网平台将相关策略下发,实现温度、湿度的联动调节。


·全面保障:除了环境感知。物联网平台还能够实现对人员入侵、烟雾监测、门磁、门禁的对接和监控,保障相关设施和物品的安全。


信锐物联网环境监测解决方案,不仅能够实时监测图书馆的环境温度,更能联动室内设备进行智能调节,保障档案馆、图书馆温湿度长期维持在合理范围内。由此可以看出,国家珍贵资料的长期保存,物联网技术在其中的运用将是不可或缺的。

返回顶部
隐藏或显示